
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的情绪压力,我们需要更深入地探究关于情绪的产生和运作机制。
不过,要试着将情绪这件事讲清楚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自从人类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以来,趋乐避苦一直是几乎每个人都在追求的终极目标。看看人类历史上的那些宗教创始人和先知们,有哪一个不是想要带领追随者们去到那充满牛奶与蜜糖的丰饶之地,从此永不受苦?再看看从古至今那些伟大的文学和艺术作品,哪一个又不是深深地触动我们的内心,唤醒我们对爱与美的向往,并在这些体验中得到安慰和疗愈。
从巫术到医学,从艺术到文学,从宗教到哲学,再到科学,人类追求离苦得乐的脚步从未停止过。
以现有的科学研究手段,科学家们尚未能够百分之百完整地解释情绪真正的起源和机制。因此,想要用一篇文章就能从科学的视角完整地将情绪这件事解释清楚,在现阶段或许还无法实现。
虽然现有科学无法探测到宇宙存在的一切事物,更无法解释一切事物,不过,科学最大的优点是:其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推翻自己并不断进化的过程。我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前人未完成的探索之旅,也可以在探寻真相的旅程中发现和推翻过去的谬误,还可以插上想象力的翅膀,将我们的探索引入新的维度。
本文的主旨是尝试以科学/医学的视角,从身心的不同层面去剖析和探究情绪的生成和运作机制,以及对人的影响。因此,希望读者能够带着开放的思维和心态,踏上这次探索之旅。
以下是正文部分。
情绪压力
情绪压力通常源于人对环境的认知所产生的负面情绪反应,也来自于未解决的旧有情感冲突,包括缺乏谅解,持久性的愤怒,恐惧,以及对过往经历的强烈情绪。它们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它们往往起源于童年。这些情感冲突常导致个体产生自我厌恶和低自尊。这在曾经历过情感和身体虐待的敏感儿童中尤其常见。
也有很多成年人自认为已经放下了旧有的内在情感冲突而不再受过去的负面情绪体验的影响,但只有在经过深刻内省后才发现,它们仍然存在并影响着自己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
如果一段记忆让你的身心产生负面感受,这意味着与其相关联的情感冲突尚未解决。这些负面感受会通过身体上的紧绷感,或情感与身体上的疼痛体现出来。从本质上来说,这些负面感受源于未能得到适当处理与整合的负面情绪记忆。
情绪记忆
情绪记忆是对曾经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是建立在人类生存本能程序和“趋乐避苦”的情感反应模式基础上的一套内隐性的潜意识反应程序。即便引起情绪和情感的事件早已过去,甚至个体对该事件本身的记忆已经模糊,但与事件相关的情绪和情感体验仍然以记忆的方式保存在大脑和身体中。
美国心脏数理研究院经过数十年的研究表明,情感体验可以被视为人体系统内发生的一系列错综复杂的交互反应,主要涉及到大脑、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身体各个部分之间的交互。下面就让我们来从不同的层面来看一看,情绪的产生、运作及其影响。
大脑层面
在大脑层面,杏仁核在大脑的情绪记忆和情绪处理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杏仁核是一个用于扫描大脑熟悉模式的模式识别和匹配系统。当个体感知到压力情境时,杏仁核会通过扫描大脑中的记忆库,寻找与眼前压力情境相似的过去经历所产生的相关情绪记忆。随后,杏仁核将触发个体上次经历的情绪反应,例如焦虑、伤痛、压抑等。由于这一过程中情绪被触发的速度极快,以至于负责理性思考的大脑皮层还来不及去对比和思考当前的情境与过去的情境之间有何不同,我们的身体就已经接收到了指令,做出了自动化的应激反应。我们会立刻感受到悲伤、害怕、愤怒或紧张等与过去事件相关联的情绪,并伴随着相应的身体感受,做出战斗、逃跑、冻结的压力下应激反应。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有时会后悔自己在应激反应时所表现出的不恰当的态度或言行。
举例说明:
如果一个青少年在幼时被狗咬伤过,与该事件相关的负面情绪就会被储存在他的情绪记忆中。现在,他只要看到狗,即便是性格很温和、对人无害的小狗,也会触发他的恐惧或犹豫的情绪。下面,让我们看一看这一程序具体是如何运作的。
快速回路
当这名青少年看到狗时,狗的形象以感官信号的形式传送到丘脑,并立刻通过情绪加工的“快速回路”将狗的形象与他过去的记忆进行比较。“快速回路“即”丘脑-杏仁核“回路,指的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面对某些外界刺激时大脑中的信号处理机制,这种非意识的情绪加工机制能够以最迅速的方式对危险刺激做出反应,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适应环境的表现。
当杏仁核找到了与“狗”和“被咬”相关的情绪记忆,便会触发他的恐惧情绪。当他带着对狗的恐惧做出反应时,便会做出压力下应激反应,此时交感神经系统功能被激活,并开始向体内释放压力激素。
杏仁核不但会记住个体感受到的强烈情绪,还会记住与事件相关的其他细节。所以有时候,甚至与该事件没有直接关联的事物也会触发我们的旧有情绪,而我们可能对此根本没有意识。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就是这样的例子。杏仁核接收来自视觉、嗅觉、味觉、听觉等不同类型的感官信号,并使用“快速回路”将这些从外部收集的信息与已存的情绪记忆信息进行对比,如果相似度较高,那么便会触发该情绪记忆,并导致应激反应的发生。
当然,像这种情绪记忆的潜意识程序被触发的情况并非仅发生在遇到狗的时候,它发生于每个人的过往事件中,包括某个令我们印象深刻的人物、地点、场景等。例如,你看到那些光头的人就感到害怕,想要躲避,因为你曾经被另一个光头的家伙霸凌过;或者你不喜欢某种食物的气味,因为你曾经因为吃了这种食物得过肠胃炎;又或者你看到身边的同学考试成绩比你高就感到很焦虑,因为你从小被父母教育要比别人好,要超过别人。
慢速回路
不过,很显然,如果面对一只温和友善的小狗时也会感到恐惧并做出过激反应,这在某些情境下或许并不是一种恰当的应对方式。然而,深植于人类大脑中的生存本能程序使杏仁核天生更倾向于处理消极负面经验,而不是积极正面经验。一旦当前的场景与过去的场景相似时,某种与过去事件相关联的负面情绪记忆便会被触发。
那么,如果我们能运用恰当的方式来应对同样的场景,大脑又是如何运作的呢?
这种情况下,大脑会启用情绪加工的“慢速回路”,即“丘脑-大脑皮层-杏仁核”通路。当这一通路被启用时,我们是有意识、有觉知的。在关于“狗”的感知信号被丘脑接收,并经过初步的分析后,再被分发到大脑皮层进行更为复杂和精细的认知加工,并且确保该信号在大脑皮层的各部分达成同步。同时,丘脑还帮助同步整个大脑皮层的神经活动,包括大脑负责理性思考的部分。经过理性思考,大脑皮层会告诉杏仁核:“这是一只温顺友善的小狗,你没有必要感到紧张和害怕,你是安全的。”于是,接收到该信号的杏仁核便不会触发恐惧情绪并让人做出不恰当的应激反应。
当我们清楚了情绪在大脑中的运作机制,并且认识到它是如何影响、控制和限制我们的,这时,我们便可以开始有意识的尝试减少这些害怕、焦虑、愤怒的反应,以及其他由情绪记忆引发的不健康情绪。
身体层面
在身体层面,尽管身体通过多种感官通道将从外界接收的信号输入大脑,但其中“心脑”和“腹脑”在情绪系统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心脑
心脏在情绪系统中具有特殊的相关性。
神经心脏病学先驱人物Dr J.Andrew Armour在1991提出“心脑”的概念。他指出,心脏有着自身复杂的内在神经系统,足以和大脑相媲美。心脑和大脑一样,也是由多种类型的神经元、神经递质、蛋白质和支持性细胞组成的复杂网络,它能够独立于大脑进行运作,并具有学习、记忆、感觉和感知的功能。心脑包括四万个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已被证明具有短期和长期记忆,就像大脑中的海马体一样;同时,这些心脏神经元也和大脑神经元一样具有神经可塑性,可以产生改变和建立新的神经连接。
研究发现,心脏和大脑之间持续地交换着影响大脑和身体功能的关键信息,而大脑与心脏之间的神经连接中,有90%-95%是负责将生物信号从心脏传输到大脑的传入神经。很显然,心脏发送给大脑的信号远远多于大脑发送给心脏的信号,并且研究表明,这些信号的品质直接影响大脑感知和处理信息的方式,并影响个体的认知、决策和行为。
同时,心脏也是一个内分泌器官,它生成和释放的激素主要包括心房肽 (ANP)和催产素。
心房肽又被称为 “平衡激素” ,它对血管、肾脏、肾上腺和大脑的许多调节区域发挥作用。此外,ANP 还可以抑制应激激素的释放。实验表明,心房肽可以影响动机和行为。催产素又被称作 “爱的荷尔蒙” ,在我们与他人建立连结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这种激素对情绪和社交行为有很大影响。心脏还包含肾上腺素能细胞,这些细胞也会像大脑一样释放肾上腺素和多巴胺。
所以说,我们的心脏有其自己的“大脑”,它会释放影响我们意识和心智的神经递质。
腹脑
神经肠胃学是神经科学的一个新的分支,致力于研究人类腹部的“大脑”,即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 ENS),俗称“腹脑”。
肠神经系统是由神经细胞组成的复杂网络,遍布整个肠胃消化道。其神经元的数量和脊髓相当,有约1亿个神经细胞。该神经系统以薄层的形式分布于腹部消化肌之间,调节消化,并通过迷走神经和大脑沟通,影响我们的感觉、思考和记忆。肠神经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类似,能分泌神经递质,如内啡肽、多巴胺、血清素等。现在已被确认的信号传导物质有近40种,这些物质决定了我们的自我满意度、创造力,以及愤怒、恐惧和低落等各种情绪。
腹脑的消化系统与我们的情绪和情感,即杏仁核所在的大脑边缘系统有着紧密联系。病理学证据表明,患有慢性肠胃病的70%的病人在儿童成长时期都经历过父母离婚、慢性疾病或者父母去世等造成的悲伤情绪。另外,人患忧虑症、急躁症,以及帕金森病等疾病都能够引发“大脑” 和 “腹脑”出现异样的症状。
生理学证据表明,腹脑向大脑传递的信号和信息远多于大脑传递给腹脑的。和“心脑”相似,多达90%的神经连接是从下至上的传入神经。这套神经系统能下意识地储存身体对所有心理过程的反应,而且每当需要时就能将这些信息调出并向大脑传递。于是,腹脑就像大脑一样,让我们能感觉到身体和情感上的伤痛。由此可见,情绪状态与消化系统之间的关系比人们想象中的还要紧密。
另外,人体内被称为“幸福荷尔蒙”的神经递质——血清素,有95%都产生于腹脑,而非大脑。它与多巴胺有所不同,多巴胺带来的是动力和兴奋,而适量的血清素水平带来的是平静和幸福,所以血清素又被称为我们体内的疗愈物质。它会在神经细胞之间发送信号,被认为是天然的情绪平衡器。血清素过少会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以及导致其他身心健康问题,如焦虑症和强迫症。正常的血清素水平会帮助我们更快乐、沉静、专注,它也可以协助我们管理焦虑,甚至能辅助睡眠,带来平和、宁静和喜悦。
所以,肠胃系统的健康也能帮助解决食欲、焦虑、抑郁、失眠等心理问题,培育和维护良好的肠道环境对于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此,肠道系统也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大脑。
细胞层面
在细胞层面,有神经生物学家的研究显示,不同的想法和记忆会让身体制造出不同的神经缩氨酸。神经缩氨酸是担任信使的一种化学物质,不同的缩氨酸会造成不同的传导作用。所有关于情感和认知的信息都会经由不同的缩氨酸储存在我们的细胞里,变成一种记忆,称为“细胞记忆”。神经缩氨酸不仅会影响到神经系统,也会影响到所有的器官、腺体和组织、细胞。由此可见,每一时刻,神经缩氨酸都在向我们身体的每个细胞传达着每一个念头以及我们所感觉到的每一个情绪。
压抑的情绪特别具有摧毁性,会影响到人体相应的器官及组织。不和谐的情绪能瓦解细胞的电磁场,造成生化反应的混乱,使我们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长期不恰当地处理沮丧、抑郁等情绪,可能导致胆结石或其他胆囊疾病。长期的焦虑和担忧会影响胃,可能导致胃溃疡与胃炎。
由此看来,情绪会影响到全身每一个细胞的说法或许并不夸张。
能量层面
万物皆能量。
情绪也是一种形式的能量,情绪的易变性决定了其流动的特质——情绪是一种流动的能量。
生物电磁场
研究发现,心脏是人体最强大的电磁能量来源,它产生的有节奏的电磁场对整个身体的交流过程有着巨大的影响。心脏产生的电压幅度比大脑的电活动要高60倍,并且深入到身体的每个细胞。因此,将电极放置于身体任何部位都可以检测到心跳。
实验证据表明,心脏产生的磁场强度比大脑产生的磁场要强100倍,并且可使用基于SQUID(超导量子干涉器件)的磁力计在距离身体三英尺的范围内从全方位被探测到。
我们体内的每个细胞都沐浴在波动的看不见的磁场之中。磁场的波动会对生物系统中的每个回路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这取决于生物系统的特性和磁波动的特性。
美国心脏数理研究所的研究结果支持了这样的观点:心脏和身体产生的低频震动的电磁能量是情绪信息的载体,而脑电扫描发现的高频震动的电磁能量则反映了有意识的认知,以及对情绪和感受的识别。因此,研究人员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个体的情绪信息被编码在心脏产生的电磁场中,并在整个身体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中传播,当该电磁信号被他人检测到时,会以处理自身内部信号的方式对其进行处理。
这似乎解释了为何情绪具有传染性,即一个人的情绪会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我们会被他人的快乐或悲伤所感染,也会被他人的负面情绪所影响。
中医经络学
中医学倾向于从能量和整体的视角看待情绪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根据中医学理论,人有五脏六腑,加上心包,共十二脏器,即胆、肝、肺、大肠经、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每个脏器都主一种自然的正向能量。然而如果身体健康状况,即内在环境遭到了破坏(如饥饿、疼痛等),或外在环境打破了身心平衡(如被迫长时间工作造成睡眠剥夺,或新冠疫情造成的精神紧张),就会产生相对应的负面情绪。
每个脏器都连有一条经络,当负面情绪过多,持续时间过久,就会堵塞该脏器连通的经络,对相应脏器产生损害,引起身体能量的内耗。同时,各个脏器又相互关联,于是便会出现各种相关疾病。通过疏通这些堵塞的经络,就可以消除由于不良情绪对人体产生的堵塞,进而改善或消除不良情绪,让身心状态恢复平衡。
现代西方医学研究也已发现,情绪对人体产生的影响与中医理论中的经络和穴位有相对应之处。例如,EFT情绪释放疗法的创始人盖瑞.奎格(Gary Craig) 提出 :所有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都是因为身体的能量系统遭到了破坏。这里所说的 “身体的能量系统” ,其实就是中医理论中的经络系统。
EFT是传统经络学和现代心理学的结晶,这套经络释放法就是从古老的中医经络学发展而来的。它通过用手指轻敲人体经络上的穴位点来激活身体天然的疗愈能力,从而使身体能量达到平衡。
如何自我调节
以上,我们分别从大脑、身体、细胞和能量层面,对情绪压力的产生和运作机制及其影响进行了详细的探究。
那么,面对情绪压力,我们也可以做出相应的自我调节。
转化负面情绪
对于原始的创伤事件所带来的负面情绪,我们可以选择继续留在过去的愤怒、恐惧和无法原谅的情绪中,通过不断反刍旧有创伤给予其能量,并强化这些内在冲突,从而让它们继续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我们也可以选择对内在情感冲突进行清理和转化工作,释放其带来的压力,让自己更好地面对生活。
要成功的做到释放旧有情感冲突,可以参考以下步骤:
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我们能够完全允许自己去重新看见旧有事件和它引发的情绪。
恐惧、愤怒、悲伤、沮丧,以及其它低能量水平的情绪都代表了人类体验频谱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并不应逃避去体验这些情绪。要疗愈和转化负面情绪,尤其是那些长久性的、造成生理性疾病的负面情绪,你首先需要允许自己体验它们。
如果我们总是避免去感受负面情绪或试图压抑这些感受,那么这些郁积的负面情绪将一直留存在潜意识中,并且在将来很容易反复被触发。一些人会觉得保留过去的情感冲突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对自己产生激励作用,他们可能会认为保持愤怒可以提醒自己永远不再让相同的情境发生。实际上,这是通过合理化的方式为自己创造出一个安全的幻觉。事实是,保持愤怒提醒我们的是一种不安全感,这将使我们的神经系统持续处于压力反应下。
缺乏原谅将为我们带来持续的有害情绪,这些有害情绪将成为一种毒药,间歇性地消耗我们的生命能量。另外,你或许没有考虑到的是,这些负面情绪也会对我们身边的亲人和朋友造成影响,并可能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当你能够放下抗拒和逃避,与自己的负面情绪待在一起,去关注它们给你带来的那些身体感受,注意到这些感受在身体的哪些部位,并愿意与这些感受平静相处的时候,便可以进入第二步。
第二步,通过呼吸,想象将无条件的爱带到那些带有负面情绪和感受的身体部位,告诉你的身体:无条件的爱会一直源源不断的进入你的身体,帮助你清理和疗愈。
第三步,带着意图去看到负面情绪产生的环境和真实源头,带着更高层次的觉察,不带评判地将容易触发自己负面情绪的事件放到更大的画面中去,从而可以产生新的理解。带着新的理解,你会逐渐释放掉旧有的情感冲突,并原谅造成你负面情绪的人和事。
如果你在这一步感觉遇到阻碍,例如,你感觉很难放下评判,那么也无需强迫自己。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放下评判是一种需要习得的能力,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静观和冥想练习才能够实现。当你通过练习掌握了正念/静观的基本能力之后,可以再来尝试负面情绪的转化工作。
当然,你也可以通过寻求专业的帮助来协助你解决旧有情感冲突,释放情绪压力。
建立新的大脑反应机制
在大脑层面,当我们清楚了情绪记忆的运作机制,便可以通过有意识地改善这种自动驾驶的运作机制,减少害怕、焦虑、愤怒的反应,以及其他由情绪记忆引发的不健康情绪。具体来说,就是通过选择不同的情绪加工回路,将自己从习惯性地选择“快速回路”模式,转变为能够有意识地选择“慢速回路”模式。这种“有意识地选择” 的能力,可以通过坚持静观、正念冥想、身体扫描等练习而逐步加强。
写感恩日记
另一种转化负面情绪的方式是写感恩日记。
当我们将我们感激的人和事物记录下来时,我们的意识将转换到感恩这一高能量水平的情绪。高能量水平的情绪——包括爱、欣赏、慈悲和感恩等——会影响到我们身体的生理反应。这些情绪会使心脏的心率变异性(HRV)发生改变,从而促进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达到平衡状态。这时,我们的情绪和心脑协调状态都会更好,这也意味着更高的身心健康水平。
开始写感恩日记并不意味着你需要把它写成一篇叙事小说,重点是要记录你每天收获到的积极正向的感受。你可以每天选择记录一件让你感激的事,然后坚持记录1-2周。1-2周后,如果你觉得这样的练习为你的生活带来了正向积极的转变,那么你也许就会想要继续记录下去。
坚持写感恩日记,会将你的注意力引导到生活中积极的事情上,尤其当你目前的生活中常有负面事件发生的时候,感恩日记会协助你更容易用正面积极的心态去应对生活中的一切不顺心。
最后,从整体的身心健康来说,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包括坚持运动,合理饮食,保证良好的睡眠,戒除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熬夜等,都可以帮助我们在情绪上进行自我调节,维护从大脑到身体各个层面的良好状态。
Reference:
1. 腹脑,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5%B9%E8%84%91/695873
2. 如何理解压力,卢丽卿,https://www.psychspace.com/psych/viewnews-4754
3. 情绪记忆,http://www.a-hospital.com/w/%E6%83%85%E7%BB%AA%E8%AE%B0%E5%BF%86
4. 情绪记忆的神经基础,吴润果,罗跃嘉,心理科学新进展,2008,16(3)458-463
5. HeartMath brain fitness program, Rozman D., McCraty R., 2014
6. Science of the heart: Exploring the role of the heart in human performance, Volume 2, McCraty R., 2015
7. Heart-Brain neurodynamics: The making of emotions, McCtraty R., 2003
8.Power of the mind in health and healing, Holden K.,2016
– END –
作者: Jessica Ma
– 南半球首位华语心智整合教练,HBDI全脑优势认证讲师,国际教练联盟(ICF)认证教练;
– 墨尔本大学STEM Industry Mentoring Program 导师;
– 多学科教育的实践者和终身学习者,拥有生物医学工程、文学、计算机和管理等多个领域的专业训练与实践,以及跨文化的学习与职场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