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essica Ma
人类心智模式的演化
每个人都具有心智模式,心智模式决定了我们观察事物的视角,以及基于这些视角做出的相关结论。心智模式是指导我们思考和行动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行为的结果。固化的心智模式会不断强化让我们将自己的推论视为事实。
心智模式来源于个人成长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所受教育、个人经历等,并深受个人习惯、思维定势、已有知识的局限。一旦成型,很难改变,除非有意识地多次训练,让自己的心来控制自己的大脑。
人类集体的心智模式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被塑造。不同的时代中,人类生存方式、生活习惯、社会权力结构的演变等对人类心智塑造的深层次差异在于:人类心智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模式改造着客观世界,同时又随着其不断对客观世界的发现与创造、随着知识的积累与获取的难易程度而发生演化。
狩猎时代,结绳计数就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一种手段。现代欧洲人祖先的近亲尼安德特人身强体壮,力量很大,脑容量也比智人大,但最后却被走出非洲的智人打败了,究其原因就在于尼安德特人以很小的单元独自生活,而智人过着群居生活,组织非常严密,大家在一起通过交流获取信息,由此,除了体力劳动,在群体中拥有同理心,表达力和沟通力也成为了个体生存的保证。
农耕时代,除了通过群居交流获取信息,人类还学会使用动物作为传输工具,如马匹等,马载着人,人带着信息,人借助畜力带着信息一起传输,使长距离信息传递成为可能,信息传递速率也有所提高。同时,人类通过驯养家畜,按照季节规划耕种,以此获取生存必需的食物,通过一些手工劳作制造日常生活必需品。在这一阶段,人类生存大部分仍然是依靠体力劳动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之上形成的生活习惯与劳动分工习惯,使规划能力,控制能力,组织分工和执行能力等在个体和群体心智模式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工业时代,出现电话、电报等现代信息技术,大大提高了信息传输的速率。人们发明了机器,在流水线上,机器代替人来做一些工作,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从事大规模生产的工人成为时代主角,使重复性劳动需要的体力和个人毅力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
工业化心智模式
很多发达国家如今享受的丰饶是工业化带来的巨大成功。我们通过日益优化的方式将商品、服务、而如今是信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转移,并拓展进入全球市场,触达全世界的人口。虽然这种财富的移动方式并不完美,但工业化的成功是无可否认的。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工业化流程的确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它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塑造着我们的心智模式。最具代表性的是曾经为实现工业化大规模生产而出现的伟大创新——流水线,如今已经成为对所有工作形式的一种隐喻,因为我们时常将工作安排的像是在工厂的流水线一样。但世界在变化。如今,新价值的创造并非来自于生产有形的物理产品并将其分发到全世界。后工业化时代的公司专注于捕捉和理解信息。这是量子级别的差异。
现在,我们正在从后工业化时代走向数字化时代。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普及,信息对整个社会的影响逐步提高到一种绝对重要的地位。信息量、信息传播的速度、信息处理的速度以及应用信息的程度等都以几何级数的方式增长。知识工作者大量涌现。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们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提出了新的挑战。
然而,当今我们的大部分组织和机构——商业,教育,医疗,政府等——都是在工业化心智模式下建立起来的。医院看重病床数量,学校看重学生人数,公司看重客户数量等。量化上的衡量虽然必不可少,但并非总是有意义的。大多数组织的目标并非仅仅为了满足量化目标——它们更加看重最终成果。因为像健康,教育,吸引力,信任和道德等方面的目标更难衡量,所以我们很容易又重新使用那些工业化时代下机器一般的语言。
但是,病人、学生和顾客并非生产线上的零件。他们是人。人不是机器。流水线是一个有着可预测路径的线性系统,但流水线式的思维方式,即一种线性、僵化的方式,无法再适应人们未来即将面对的各种复杂挑战。解决新的问题需要一套不同的思维方式,即系统性的方式。
例如,知识工作者们的工作主要依赖于信息共享。工业化流程倾向于由上而下,而专业知识工作常常是由下而上。这一转变是颠覆性的。信息流的变化对传统层级和组织设计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它影响着所有的技能组合,预期,工作流程,培训,语言和指标。这种情境下,从系统的视角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成为了必要。
然而,商学院本身就是一个工业化时代诞生的理念。管理作为一门学科源自于流水线思维,并导致一种工业化、中心化的命令与控制模式。在这样一个TED演讲,可汗学院和大众外包服务等都触手可及的的时代,即便是认为毕业后工作些年就足够让你成为一名领导者这样的想法,看起来都已然过时。但很多组织和领导者的心智模式却仍然还像工业化时代的工厂一样。虽然过去的一百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不用说过去的十几年变化有多巨大了),可是许多组织仍然依赖于前一个时代的一些基于工业化心智模式的原则而进行运作。
敏捷型心智模式
后工业化时代或数字化时代的经济有着与工业化时代不同的特征。
科技巨头所铺设的新的基础设施正在使更重大的变革成为可能。人类未来将会逐步进入智能时代。智能时代将带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未来大多数现有的基于知识和规则的工作都会被人工智能AI取代,当然,也存在着只有人能做而机器做不了的事情。有研究表明,当前社会65%的学生会在未来从事今天还未出现的工作,现有的许多职业理念也会被完全颠覆。
未来会发生什么没人能确定,但我们知道它看起来不会再和从前一样。面对未来巨大的不确定性,相对于工业化心智模式(Industrialized mindset),拥有敏捷型心智模式(Agile mindset)正在成为并将会成为不论是个人、团队还是组织从容应对科技与社会变革的入场券。

肯尼芬框架(Cynefin Framework)最早是由威尔士学者 Dave Snowden 在1999年供职IBM时提出,用于知识管理和组织战略领域。
肯尼芬框架用于描述问题、环境与系统, 说明了什么环境, 适合使用什么解决方案。
Cynefin框架有5个域。
Obvious-简单:该域中的因果关系显而易见,方法是感知—分类—响应(Sense-Categorise-Respond),这种情况下可以应用最佳实践,按照既有流程解决问题。
Complicated-繁杂:该域中的因果关系需要分析,或者需要一些其他形式的调查和/或专业知识的应用,方法是感知—分析—响应(Sense-Analyze-Respond),这种情况下可以应用好的实践,通过分析找到解决方案。
Complex-复杂:该域中的因果关系仅能够事后知晓,无法提前预知,方法是探索—感知—响应(Probe-Sense-Respond),这种情况下很难找到标准解决方案,也无法使用归类和分析,只能通过实验迭代的方式产生涌现实践(emergent practice)。
Chaotic-混乱:该域中没有系统级别的因果关系,方法是行动—感知—响应(Act-Sense-Respond),这种情况需要迅速采取行动,试着将情况从混乱转变为其他域的非混乱状态(一般是复杂域状态),这种情况往往会产生创新实践(novel practice)从而找到解决方案。
Disorder-失序,该域中不清楚存在什么样的因果关系,这种状态下人们将会恢复到自己舒服的域做决定。

与此同时,要灵活按照肯尼芬框架解决问题,这对个人和组织心智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不久的将来,最强劲和可持续的组织将培养出拥有新型心智模式的人才和团队,而最终获胜的将是那些采取敏捷型心智模式,拥有实现快速迭代的学习力和创新力,并可以为即将到来的未来做好准备的个人和组织。
如果从Scrum的基本价值观出发(勇气,开放,尊重,专注,承诺),要在这套敏捷价值观的基础上建立和维护一个真正的敏捷团队,这对团队成员的意识水平,尤其是团队领导者的心智成熟度都有着相当高的要求。这需要团队中每个人都拥有成长型思维,从而可以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自由表达个人真实的感受和想法,有开放的头脑容纳事实、不同的想法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专注于个人和团队目标,并勇于承担决策及其后果,从经验中总结学习,不断迭代进化。
要培养个人和团队从工业化心智模式转变到敏捷型心智模式,打造敏捷文化,建立和维护一个心理安全的环境(phycologically safe environment)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是转变的关键。在这样的环境里,人们会感到更放松,并可以无所畏惧地自由展现真实的自己,不用担心被评判。这是因为大部分人的人性中都存在着这样一种核心恐惧:害怕失败。
敏捷文化是一种拥抱变化、拥抱不确定性、拥抱失败、开放分享和持续改善的文化,一个心理安全的环境是打造这种文化的必需。这要求团队在沟通中相互尊重,为团队创造可以自由表达的安全空间。尊重具体指的是:尊重自己和他人当下的感受,想法,观点,对所处情境和面临的问题做出符合事实的陈述和表达,禁止各种形式的歧视,避免对团队成员进行任何形式的评判与指责,为每个成员留出抱持和转变的空间。
决定一个人感受,想法,观点,甚至行为的,归根到底,是其大脑接收和处理信息的方式,即底层心智模式。要做到真正的尊重并建立一个真正安全的心理环境,重点和难点在于,人们是否懂得理解和欣赏各种不同的思考模式,是否理解和接纳自己的,并由此推己及人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思考模式,同时愿意拥抱成长,超越自我,接受成长中的不适感,不断的拓展和优化自己现有思考的深度,广度和高度。
心智模式的转变和进化过程是认知不断破界的过程,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你无法在制造问题的同一水平上解决问题。要实现认知破界,人们需要思考和理解自己的认知过程(包括记忆、感知、计算、联想等),而这种关于“认知的认知”,或关于“思考的思考”,被称作后设认知或元认知。而元认知能力,是关于个人自身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包括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
因此,培养和塑造个人、团队和组织的敏捷型心智模式,就是要在一个真正的心理安全的环境中,发展人们的元认知能力,提升其自我认知水平,这需要人们能够跳出自身的思考和认知,从更高的视角观察自身在不同情境中展现出的一系列情感、思考、行为模式。
Reference
1. The IndustrialMindset – Solving today’s new problems for people requires a different mindset,https://peopledesign.com/ideas/industrial-mindset
2. 左敏:现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https://new.qq.com/omn/20190920/20190920A088YU00.html
3. 教育的数字化未来,http://www.loyanet.com/article/634
4. 突破心智模式的动力来自哪里?https://m.sohu.com/n/477201755/?wscrid=95360_5
5. 元认知,MBA智库https://wiki.mbalib.com/wiki/%E5%85%83%E8%AE%A4%E7%9F%A5
– END –

作者: Jessica Ma
ICF认证心智模式教练,HBDI全脑思维认证讲师\教练,跨学科教育实践者,终身学习者。赋能个人和团体的心智发展,协助突破心智盲点,释放潜能,提升内在领导力,实现丰盛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