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触到Agile的概念还是当年在学习项目管理的课程中,其中涉及到传统项目管理方法——瀑布式(waterfall),以及新型项目管理方式——迭代式(iterative),也就是这些年在变革管理中被推崇的“敏捷”。
在软件开发领域,与传统范式相比,敏捷迭代的开发方式有着明显的优势:开发团队在面对需求变更时更灵活的应对变化,提供更好的预见性,产品交付品质更有保证,客户满意度更高,团队协作更高效,并为产品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作为一名对“优化”这件事异常着迷的好奇宝宝,运筹学中所涉及到的系统论、线性和非线性优化,以及供应链管理中涉及到的TPS精益生产、JIT、kanban等概念,都曾吸引我去研究和挖掘其背后更深层次的理念。
当听说“敏捷”这一概念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想到了Lean manufacturing精益生产。基于我当时的理解,精益和敏捷背后的理念其实都在于实现生产过程中的浪费最小化和效益最大化。
虽然在之后的工作中,曾经服务过的公司和团队也实施了一些所谓的敏捷管理方法,但不知为何,作为团队成员,我却并未感受到敏捷所理应带来的各种优势。直到我加入了一个真正拥有成长性思维的组织,一个真正拥护敏捷思维的理念和价值观的团队,我才慢慢感受到敏捷组织的真正优势所在,并切身体会到为什么说建立敏捷团队所需的必要要素在于对人的关注。
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居家工作的这两年,我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领导力和教练技术,并通过了敏捷领域的相关资格认证(Scrum和SAFe)。如果说对敏捷流程框架理论的学习让我在事的层面理解了精益和敏捷背后的理念和思维模式,那么在组织和团队中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以及对教练技术的学习和掌握,才真正让我有机会从人的层面将这一模式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让那些理论优势在有血有肉的团队互动与共创中一一获得印证。
虽然打造敏捷组织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商业需求、公司规模、组织结构等,但以我目前的认知来看,我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敏捷框架的底层价值观是否得到守护和执行。当组织能够全面拥抱这些价值观,并用完全接受的方式表达和身体力行,使它们成为组织共享的价值观时,这将从根本上激励团队和促进组织的敏捷转型获得成功。

在我看来,不同的敏捷流程框架中所定义的各项基本原则,包括Scrum框架中定义的透明、检查、适应的基本原则,敏捷宣言的12项原则,以及SAFe框架中定义的精益-敏捷10项原则,它们的基本出发点其实都来自于建立在敏捷的基本理念之上的一些底层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包括轻量级敏捷流程框架Scrum所倡导的的五项核心价值观:勇气、专注、承诺、尊重、开放,以及规模化敏捷流程框架SAFe所倡导的四项核心价值观:对齐、透明、无缺陷施工、项目执行力。
对于实施敏捷转型的组织和团队来说,转型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团队中的每个角色在这些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不断成长,不断将它们体现到日常工作中,融入到每个团队成员的一言一行中去的过程。
在敏捷转型过程中,每个团队角色一般都会经历不同阶段的角色转换。
例如,对于Scrum中的产品负责人来说,可能会在一开始时被当作客户需求的抄写员,之后作为客户代理人,再到业务代表,产品和项目引领者,最后成长为一名企业家;

对于Scrum Master来说,可能会经历从书记员、组织者,到教练、顾问等角色,最后将会成长为敏捷专家;

而对于整个开发团队来说,也会经历从群组(成员各司其职,极力避免冲突),风暴期(出现冲突并逐步整合),到协同团队(整合后实现协同合作)、大家庭(建立紧密的情感连结),最后成为每个人都可以是领导者的成熟的“狼群战队”。

因此,敏捷转型对于组织中的每个人来说,都可以说是一趟个人成长的英雄之旅,而在这一过程中,教练将成为这趟旅程的陪跑者。在这趟旅程中,教练是敏捷流程框架的守护者,以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引领个人和团队成长的方向,激发个人和团队内在动力和潜能,协助提升团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组织能力,消除影响生产力的阻碍,建立透明信任的团队氛围,从而提升团队效能和创造力,并保证个人、团队和组织的可持续性成长。
让我们想象一下,一个真正敏捷的人会是怎样的?我想,首先,他外表看上去很可能是一个身体健康,行动轻盈的人;同时,他也有着清晰的头脑与成熟的心智,是一个在言行中全面展现出透明坦诚、勇于挑战、勤于担责、专心致志、尊重他人等敏捷核心价值观的人。他能够随时保持心智的开放,对不了解的事物保持好奇,勇于探索未知和接受挑战,也能够全心专注在当前的任务和团队目标上,并对团队目标承诺并担责,尽力做到最好;同时,他尊重团队成员,相信他们本自具足,有着达成团队目标所需具备的能力,并拥有独立的人格和对事物独立的观点。换句话说,他是一个有着全面自我管理能力和内在领导力的自我领导者。

写完上面的回答,我突然间对敏捷产生了另外一层认识,这种认识已不再局限于认知层面的那些不同类型的敏捷流程框架图,而是在感知层面仿佛看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画面中有着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个体,也有着一群群心智成熟、即独立勇敢,又互助互爱的个体组成的团队。这个团队也是一个有着生命力的有机生命体,就好像一颗向上生长的树,服务型领导者和教练就像园丁,塑造组织文化的土壤,为树的成长提供保障和养分,而组织中的团队和个人就像树枝和树叶,适宜的土壤才能培育出粗壮繁茂的大树。
如果说流程框架图是支撑实施敏捷转型的骨架,那么这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便是敏捷转型的血肉之躯,能让人感受到温度,也感受到转变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对未知的恐惧,以及成功蜕变后发自内心的喜悦。
那么,教练可以如何与敏捷转型相结合?我认为,教练陪伴组织蜕变,可以从价值观层面对组织成员进行引导和启发。
例如,去引导团队思考——
1. 勇气:人们如何能够有足够的勇气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挑战未知,面对商业世界的瞬息万变?如何有足够的勇气坚持或放弃?什么可以培养勇气?
2. 聚焦:让个体和团队保持专注需要什么条件?有什么能够保证团队可以专心致志不被打扰?有什么会阻碍团队全心专注于当下的目标?可以如何移除阻碍?
3. 承诺:对实现团队目标做出承诺需要哪些条件?承诺会给个人和团队带来什么?承诺会如何塑造你未来的职业发展?
4. 尊重:什么是尊重?如何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时你会有怎样的态度、举止、言行?尊重他人时你内心相信的是什么?
5. 开放:开放表现在哪些方面?一个人的开放如何体现?开放可以为个人和组织带来什么?培养开放的价值观需要哪些条件?
当然,以上只是基于我个人对敏捷和教练的学习所产生的的一些粗浅的思考。随着今后有机会加深学习和研究,也许会产生新的想法与感悟。
如果你也对敏捷和教练方面的学习感兴趣,希望这一篇分享对你有所启发。– END –
作者: Jessica Ma
心智模式教练,HBDI赫曼全脑优势L1授证讲师,终身学习者。现专注于帮助想要实现内在成长的个人突破心智盲点,实现生活和职业转变,并赋能个人与组织心智发展,释放潜能,提升内在领导力,活出真我。微信号:Crystal_Mi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