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舵手,也是教練

專注在此時此刻,感知F.L.O.W.

文:洪琪真Gina Hung

划了四年龍舟,當過槳手、鼓手,第五年我決定換了一個角色:舵手,就是站在龍舟尾端控方向的那位。這一年,我的舵手與教練身份雙軌並進,龍舟從年頭到年尾密集晨訓,像極了我在ICA的教練學習旅程。常常一三五龍舟晨練6點半結束後,一到家直接上線聽課報到或接著同儕練習。某日上線入課check-in,我以舵手抓水的手感為當週最大的自我突破為例,引發Veronica陸蔚老師的好奇,她問我舵手、槳手之於龍舟,對比教練對話前進的關連,結果那一堂課變成我「划龍舟vs教練會談」的對照與反思,兩者皆有讓我渾然忘我的FLOW,也因此有了這一篇。

划龍舟和教練會談有什麼關連?簡單說,大家同在一艘船上,槳手提供動力,舵手控制方向,這是一個合作創造的過程,動能與方向搭配合宜,才能向目標前進。

舵手vs教練

舵手如教練,要全神專注著遠方的目標,把龍頭對著遠方的座標。龍舟前進的障礙或阻力,可能是全船槳手的不同頻、重心施力不均、漲退潮影響順逆流、橋下的風、看不見的流甚至隔壁敵船的浪尾⋯⋯短短500公尺,舵手全身心感知以便隨時微調身體姿勢去平衡全船的重心,遇緊急狀況得當機力斷一聲令下,讓全船槳手擋水刹船!舵手的整合感知能力,不也像教練的偵測器?人舟一體、專注目標又同時感知當下瞬息變化的狀態。

客戶vs龍舟

Paddles as one是龍舟的最高境界,一艘大龍九對漿手十八位,起初成軍像一位身心腦不同頻的教練客戶。練習幾週後,槳手們有概念要跟著前槳、數槳、下腰、入水、起槳,重複再重複,何時快,何時要拉滿槳。但是,所有槳手要整合如一,除了累積默契,最重要的是每一位人都要專注當下自己與前槳是否合一。有時一位槳手分神,或慢或快,後面跟著亂如八爪章魚,舟身晃動。舵手看見不同頻,要出聲「合力」讓眾槳手三二一呼,重新對槳。

同在一艘船上的舵手與槳手,教練與客戶,專注在當下,全身心感知此時此刻內外的F.L.O.W.,才能追求合一,朝向目標前進:

Feel

  • 舵手:舵手感知龍舟與環境間的動態變化- 河水漲退流、橋下、河彎處看不見的淺灘或亂流、龍舟的重心,左右動能差,隨時微調舵槳調整角度。
  • 教練:教練感知客戶的情緒、能量、沒有說出口的担心、信念、價值觀;這樣的整和感知力,如天線或感應器,敏銳地補捉客戶與環境的變化。

Leverage

  • 舵手:舵槳在水中運動,水感(1)很重要,能感知水中阻力,才能利用其反作用力來施力- 抓、擋、壓、頂。抓到水感,無需蠻力,只要微調,就能輕鬆讓龍舟調頭。
  • 教練:教練聽到客戶的關鍵詞、矛盾、口氣能量的變化,才有機會借力使力的提問,通常有力提問通常是簡單、不費力。

Oneness

划龍舟

  • Paddles as One的最高境界是九對槳手如一、人船如一。彷彿十八個小我融為一個大我,需要每個小我都意識清楚明白當下如何跟槳抓水
  • 練到一個動作內化成為身體肌肉記憶的一部份。。
  • 舵手站在更高視角,全身心感受龍舟、水流與環境,舵手與船、與環境也融合為一,但仍有意識地掌握並隨時反應。

教練對談

  • 當客戶可以正視自己、自己的糾結,梳理內外在的衝突種種,就有機會暫時脫離那糾結與矛盾,重新選擇想要的立場與觀點,重新內外整合為一。
  • 教練放掉自己,同時清楚明白自己和客戶保持親密又有點距離的ONENESS。

Way forward

划龍舟

  • 每艘龍舟隊組成分子不同~男女混合組、混齡組等,造就了每隊得練出:最適槳頻、最穩策略,最適每隊成員的成功方程式,才能成就每一隊全速前進的最佳作戰策略。

教練對談

  • 客戶看到自己的模式,了解自己的限制與資源,就更可以決定、選擇最適合自己往前行動的速度與方案。

心理學家Mihaly Csikszentmihalyi (2019)說:「當你全神貫注投入、沉浸在充滿創造力或樂趣的活動中時,體驗到渾然忘我的一種感受,那就是FLOW(2) 」。教練對話,如水上行舟,教練與舵手,都得五感全開,專注在客戶與龍舟的內外環境,感知可見不可見的細微改變,才能在FLOW中,借力使力,創造持續前行的動能。

參考資料

  1. 游泳論壇http://www.lifesaving.org.tw
  2.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2019)。心流:高手都在研究的最優體驗心理學。譯者:張瓊懿。遠足文化事業出版有限公司。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