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困境,促進行動的工具分享


作者: Ivy Chih

蛻變教練 #領導力教練 #人生教練

當你想要實現一個目標卻感到阻力重重時,你如何突破困境?

在教練會談中,客戶帶來的議題,可能是面對不同選擇的糾結,面對事與願違的不能接受,面對他人期望值帶來的壓力,負面情緒卡在心中的堵,知道卻做不到的無奈,甚至是各種不同情境下的「我不知道…」等等。
對客戶來說,或多或少,有意無意地,這些都成了他前進道路上的阻力。牽絆著他無法完全發揮潛能,拖住了他無法達到自己想要的狀態和目標。
而客戶對 Coaching(教練)的期待,正是可以幫他找到脫困的方法,為他帶來真正想要的蛻變!
身為教練,當我們「透過和客戶發人省思與富創造性的合作探索過程中,啟發客戶發
揮出最大的個人與專業潛能(註 1)!」,我們其實正在和客戶一起,朝向他想去的目標,共創著一段「化阻力為助力」的探索與蛻變之旅。

「阻力 vs. 助力」是我從將近百次和客戶一起探索的旅程中,反思、學習、歸納、發展出來,幫助客戶重塑觀點,突破困境,促進行動的有力工具。


阻力也是如此。它可能阻礙我們前行,但如果轉化得當,也可能成為我們前進的動力!
想像蛙泳的時候,腳踢水看似遇到了阻力,而當你踢水之後,緊接著夾水,然後將你夾住的水再次往外踢出,借力使力,那些曾經給你阻力的水就轉成了你前進的有效助力。
那麼在生活上、生命旅程中或是教練會談裡,阻力如何可以變成朝向目標前進道路上的助力呢?
如果我們每一次遇到阻力的時候,都從「這個阻力可以如何變成我的助力」這樣的視角來看待,那又會有什麼不同呢?

Coaching 應用
教練在什麼視角,什麼位置與客戶合作?
教練首先要感受並瞭解客戶的視角,他所描述的事件是從什麼角度呈現出來的樣貌? 他感受到的困境,是什麼樣的觀點或需求、渴望所驅使?客戶如何看待他自己的視角或模式?
在教練實踐中,我觀察到「真正瞭解客戶的視角」是與客戶同頻同在,共創旅程的開始,因為教練是以客戶為核心,以客戶想要達成的目標為依歸,那如果連客戶的視角都不清楚,又如何能夠陪伴他,朝向他想去的地方順利前行呢?
然而,教練僅止於站在客戶視角與他同在,顯然是不夠的。因為,他目前所見,有所侷限,那也正是他當前遇到的阻礙與絆腳石,不是嗎?
在瞭解客戶視角的基礎上,教練如何與客戶一起,攀登更高峰? 借力使力,化阻力為助力!

連結客戶的初心,確認並且具象化客戶真正想去的高峰在哪裡。
多方面探索客戶遇到的障礙或阻力對他的影響和意義,可能是正面,也可能是負面的。看看這些發現可以如何成為他朝向目標的助力。有時候阻力之所以無法改變,其實是它對客戶有某方面的意義或幫助,而那是客戶沒有注意到的。看見之後,客戶可以重新有所選擇,觀點重塑之後,突破困境的領悟或行動也就自然湧現了。

「化阻力為助力」的提問舉例:
什麼是你真正想要的?
如果得到了你想要的,會給你帶來什麼不同?
從現狀到你想要的之間,有什麼需要改變,才能去到你的目標?
不改變可以如何服務於你? (不改變可以為你解決什麼問題或是給你帶來什麼幫助?)
改變可能會有什麼風險?
什麼是你真正想要改變的? 原因是什麼?
你有什麼資源可以促使真正想要的改變發生?
你說不知道(你說了幾次的不知道),在這個不知道當中,你知道的是什麼?
你還可以做些什麼來知道?
你還有想到什麼可能的障礙是你需要去跨越的? 你可以如何跨越?
你如何知道你有持續朝向你的目標前進?
你會如何確保你想要的改變可以進行到底?

成功案例 1:
一位職場上遇到挫折的客戶,尋求教練協助,期待教練會談可以幫助他清晰自己的個人定位,進而更好的面對未來的工作與生活。
我發現客戶多次發表觀點之後,接著懷疑他自己的觀點,說他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做⋯
某次,客戶在探討希望未來的自己是什麼樣的人,說到了近年的工作經歷,不斷嘗試,得到、失去、又得到、又失去,所以他現在對自己有很多懷疑,不知道該如何前行。從「化阻力為助力的視角」,我問他,在你的不知道當中,你知道的是什麼? 聽到這個問題,他整個人好像瞬間清醒了許多,堅定了許多,一個接一個,說了十幾個他的知道,包括他知道他想成功,他知道他有潛力,他知道他是好強的,他知道人生中什麼對他來說是重要的⋯接著,客戶流下了感動的眼淚,他說自己一路艱辛走來,確實知道了很多的東西,他之前都沒有注意到,他現在很感動自己知道了這麼多。我接著問客戶,帶著這些知道,你現在怎麼看你剛剛說的「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做?」客戶進一步看清了他不知道的本質,並且看到他可以而且想要跨出的第一步,開始有了明確的行動計劃,能量和情緒都明顯比會談之前提高許多。

成功案例 2:
一位想要更好的管理時間的客戶,在和他一起探討了希望聚焦在時間管理的什麼方面以及對他的意義之後,發現客戶有一個時間運用的習慣,他認為沒有效率,希望改變,但是效果不佳。
從「化阻力為助力」的視角,我們探討了那個時間運用習慣是怎麼服務於他的,對他有什麼作用。結果客戶發現,他以為沒有效率的這段時間運用,事實上對他意義重大,因為那是他每天非常享受的一段放鬆,自由的吸收新知或是思考問題的時間。看到了這一點之後,客戶對他想追求的更好時間管理有了不同的觀點,他保留了對他意義重大而他原本以為要除掉才有效率的放鬆時光,同時,他改由調節其他時間段的運用方式,來為他創造出他需要但是目前缺乏的一小時密集運動時間。

反思:
讀到這裡,你想到了什麼生活中正面臨的「阻力」嗎?
你可以如何化阻力為助力呢?
祝你突圍成功!
參考資料:

  1. ICF 對教練的定義 – 來自國際教練聯盟台灣總會官方網站
    https://icftaiwan.org/?page_id=3669

By Ivy Chih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