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练?我是否需要教练?

图 | 来自网络文| Nick Chen编辑| Jessica Ma

1月8日,我参加线上工作坊,名为“中国教练事业的展望与对策”。有一个数据吸引到我的注意——企业内部,人们对教练的认知是“对教练的概念不清晰,仅仅只是听到过”(N=304, 26%)以及“只有高管和HR才了解什么是教练”(N=304, 23%)。

这个数据和我的经验认知不谋而合。许多客户在与我第一次接触时,最常问的问题就是——教练是什么?我怎么知道我需要教练?

今天,我将在这篇文中试着回答这两个问题。

不过,形式上我会以问答的方式来组织内容。你可以挑选你最感兴趣的部分来看,也可以全部读完。对了,文末有彩蛋。

Q:教练是什么?

A:要想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回答“教练不是什么”。

教练不是心理咨询。

虽然它们在形式上相似——一对一的私密对话——而且共享一部分的心理学理论,但它们的目的和手段均存在差异。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侧重于疗愈过去,因此会涉及大量对于过去或个人历史的探讨、回溯、解译和重构。那心理咨询会涉及现在和未来吗?会,并且优秀的心理咨询师不会沉溺于过去,他们会带领来访者面对现在和未来。而我想要强调的是“侧重于疗愈过去”,而非“只关注疗愈过去”。

因此,如果你曾经遭遇过重大的心理创伤,而想要疗愈某段过去,请直接去找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吧,而非教练。

那什么时候找教练?

当你想要创造未来时,当你想要创造不一样的未来时,当你想要改变时。教练,不同于心理咨询的点便在于,它侧重于创造未来,因此会涉及大量对于未来或个人目标的探索、设定、描绘和实现。

教练的英文“Coach”,原意为“马车”,即“将一个人从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与此类似,如果你有目标,想要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教练则是你可以使用的交通工具。在过去,你当然可以靠徒步的方式去另一个地方。不过,马车会让你更快、更轻松地到达。与此类似,放到现在,我们当然可以靠自己实现目标,没问题,完全没问题,但教练可以让你更快、更轻松地到达。

为什么?

因为讲实话,有时候或很多时候,自己没有想象中那么可靠,甚至有些目标没有实现,正是自己在阻碍自己,正是自己在妨碍自己,正是自己在让自己失败,自己在挡自己的道。而教练的工作,则在于把“自己”从“自己要去的道上”给移开。

小结,心理咨询侧重于疗愈过去,而教练侧重于创造未来。

还有一个不那么恰当的比喻,我也经常用。你听听看,不一定对。如果一个人的能量状态用 -100~+100 的数值来表示,-100代表极度绝望和崩溃,+100代表极度喜乐和开悟,那么心理治疗则是让一个人的状态实现从 -90 到 -40 到 0 甚至 +10 的转变,而教练则是让一个人的状态实现从 -10 到 0 到 +40 甚至 +90 的转变。由此,你可以判断自己是需要心理治疗,还是教练。

鉴于我在私人执业过程中,询问教练和心理咨询区别的人数较多,故而用的笔墨较多。后面我将简要谈谈教练(coaching)和咨询(consulting)、辅导(mentoring)、培训(training)及引导(facilitation)的区别。

教练不是咨询,不是辅导,也不是培训。

咨询、辅导和培训的共同点在于——“我比你更专业”。咨询——“我的解决方案比你更专业”;辅导——“我的过往经验比你更专业”;培训——“我的知识能力比你更专业”。所以,我们把他们尊称为“老师”,的确情有可原,因为我们是花钱向更专业的人学习,我们则成了“学生”。但也正是这点,让教练有别于咨询、辅导和培训。

教练的核心理念是——“你比我更专业”。不同于咨询,教练相信“你的解决方案比我更专业”。不同于辅导,教练相信——“你的过往经验比我更专业”。不同于培训,教练相信——“你的知识能力比我更专业”。教练的核心理念是——“你是足够好的”——你拥有足够多的知识、能力、经验、资源和智慧,去实现你真正想要的目标,去创造你真正想要的未来。你是你自己人生的专家,不是我,不是别人,而是你,就是你,没有人,比你更懂你。

因此,在交付服务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咨询、辅导和培训基本上80%的时间都是“老师说,我听”,而在教练过程中,基本上80%的时间都是“我说,教练听”。

为什么如此?因为教练相信,你是有答案的,你是知道的,你是OK的,你是没问题的,你是充满智慧的,你是完满的——你本自具足。

所以,如果你期望找一个老师,教你如何解决问题,教你如何实现目标,教你如何如何,那么不要找教练,去找咨询师、辅导师和培训师或者任何一位老师吧。

教练的英文“Coach”,在国内还有另一种翻译——“叩启”。其实还蛮贴切的。教练,并不教你,而是叩启你,通过叩问,通过启发,通过对一个人全然的、无条件的爱和相信,来叩启你内在的智慧,来叩启你本有的潜能,让最最自然、最最真实、最最绽放的你,生长出来。这是教练的内核——相信每个人的本自具足。

最后,教练不是引导。

引导侧重流程,而非结果。教练侧重结果,而非流程。这是它们突出的区别,虽然引导也会有发问或反馈,但它在意的是“把流程走完”,而不是“聚焦于结果”。

作为对比,教练没有特定的流程,教练是基于当下的共舞,是随心所欲,是即兴,是未知,是共创,是站在空白画布前的挥毫泼墨,是两人用言语跳完的亲密舞步。

以上,我简要澄清了一下教练和其他主要助人专业的区别。鉴于笔者知识水平有限,难免有纰漏之处,也恳请相关专业人士指出。另外,需强调一点,无论是心理治疗,还是咨询、辅导、培训或引导,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助人专业,笔者绝无任何冒犯之意。它们就像不同的工具,会有不同的使用条件和应用范围。教练也是如此,教练也绝非万能。

许多新手教练常犯的错误就是,学完教练后,遇到什么问题都用教练,但发现不那么好用。这就对了,教练并不是万金油,不能拿着锤子,就四处找钉子,这样不好。应用教练是有前提的——对方知道教练是什么,并愿意体验和接受教练——这是基本的尊重。

那么,教练是什么?

我会分享三个故事。一个是我和教练的初次相遇,一个是教练曾经对我的帮助,还一个是我走上职业教练之路后的心得。

我和教练的初次相遇是2015年,我在广州 AIESEC 中大分会任公益项目部负责人,当时总会请到了一群专业教练开展教练培训。我飞到北京,遇见了晶晶姐,遇见了生民老师。培训内容我到现在都还记得,包括经典的教练模型——GROW 模型。

那时我很激动,就好像遇到了老朋友,教练对我来说,太自然了。我很安静,很喜欢聆听,不喜欢说太多,也喜欢和别人交心,作为领导者,我喜欢身居幕后,而不是在台前指挥。就这样,培训结束后我立马将学到的教练知识和技巧运用到了团队管理中。那时,我的部门有10个团队,直接汇报的13人,我决定定期和他们开展教练会谈,1个月1次。(现在想起来,执行力真是太强了。)最后的成果?部门全年业绩在中国大陆区80多个分会中排名第一。虽然这并非什么大事,但教练在团队管理和业绩增长上的威力,着实让我影响深刻。

因着对教练的兴趣和喜爱,我开始疯狂找各种书和资料来看,印象最深刻的是“Appreciative Coaching”(中文版为《欣赏式探询》)和“Theory U”(中文版为《U型理论》)。

后来2016年,我竞选分会主席失败,自信跌入谷底,不被认可,不被喜欢,我不够好,我没有价值,没有人爱我,生命似乎陷入了黑暗。就在这时,我寻求了专业教练的帮助(她叫郭晶晶,现在依旧是一名优秀的专业教练,五星推荐)。每次教练会谈完,我都感受到心中多了一点光,多了一点光,又多了一点光,直到我重新站起,直到我哭过又笑过,直到我重新燃起勇气,和希望。后来,我申请了北京总会的机会,成功了。

2017年,我入职北京一家国际学校,并开始把教练作为副业,一边自学一边开展教练业务。直到2019年,我决定全职做教练,将自己的生命献给我爱的事业。


2019到2021年,我在ICA国际教练学院完成了系统的ACTP课程(ICF体系下的专业教练认证课程),并顺利通过口试。一路走来,有许多客户的支持,我们彼此赋能,相互支持,一起过上自己想要的人生。

如果现在问我,教练是什么,我会说,它是一束光,一束永恒照耀的光,它在说,不要怕,不要怕,前路并不黑暗,大胆向前走,去创造你的可能。

当然,这是感性的说法,其实也有理性的定义。根据 ICF(国际教练联合会)的标准定义,教练是一种教练和客户之间的伙伴关系,目的在于通过发人深省的创造性对话,激发客户的个人及专业潜能(英文原文:The ICF defines coaching as partnering with clients in athought-provoking and creative process that inspires them to maximize their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potential)。

坦白讲,这句话很对很正确,但不怎么打动我。不过,我喜欢它的“伙伴关系”,这是教练关系的本质,不是“老师-学生”关系,没有高低上下之分,而是平等并肩的“伙伴”。

最后,分享几个教练的比喻。

有人说教练是镜子,能干净地映照出你本有的模样。有人说教练是古代的军师,能帮你运筹帷幄之中。有人说教练是讲真话的人,别人不敢跟你讲的话,教练敢跟你讲。有人说教练是助产士,能照顾你十月怀胎,只不过怀的是新的你自己。还有人说教练是你最忠实的粉丝,永远相信你,永远支持你。

这些说法,我都赞同。教练的本质,是成长,是蜕变,是前进,是活出自己的丰盛,是创造自己的未来,是庆祝作为人的本自具足。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粒种子,有着自己所应成为的样子,有的是橡树,有的是兰草,还有的是蒲公英,那么教练就是光,就是太阳,照耀你,让你成为本应成为的模样。

Q:好,我对教练有了初步了解,那教练到底可以带给我什么?

A:抽象地讲,若用一句话总结,那就是可能性——关于未来的可能性,关于你的可能性。

具体地讲,如果从世俗意义出发,这个可能性可以是赚大钱、关系健康、家庭幸福、收获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人生,但也可以是打破常规、冲破传统、活出属于自己的真实人生。

没有哪种更好或更不好,决定权在你手中。

而且,坦白讲,你想要的东西,不是教练带给你,而是你带给你自己。所以,极端地讲教练什么都不能带给你,但教练可以让“你”带给你任何你想要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如何做到?教练有三大基本功——聆听、反馈和同在——容我一一解释。

聆听。根据U型理论,聆听有四个层次:下载聆听、事实聆听、同理聆听和生成聆听。

下载聆听(downloading)。别人在听你说话时,便立马产生了相应的评判和判断——好或不好、可信或不可信——他们并没有真正听你说话,而是在重复他们自己已有的偏见和判断,他们只是听见了你说话的声音,但没有真正听见你说话的内容。

这样的沟通,往往是无效的,往往会带来更多的冲突和不理解,甚至是敌意。虽然可悲,但这的确是我所看到的日常生活中的现实——他们固守着自己的偏见和评判,而无法听见新的不同的声音。

如果你能打开思维(open mind),放下内在的评判之声(voice of judgement),你就会进入更深的聆听层次——事实聆听(factual listening)——你会听见对方究竟发生了什么,而不是下载过去对这个人的印象、偏见或评判,你会留意眼前的现实,真真切切,没有扭曲,没有截取,而是完完整整的关于这个人的事实。

如果你还能打开心灵(open heart),放下内在的嘲讽之声(voice of cynicism),用你的心去感受对方,你接着会进入下一层的聆听——同理聆听(empathic listening)——你会听见对方的情绪、感受、渴望、恐惧、需求、期待和信念,对方在渴望什么,在害怕什么,在感受什么,在相信什么,你们的关系将真正变得亲密,你不只是听见对方大脑的声音,你还听见了对方心灵的声音。

如果你再进一步打开意志(open will),放下内在的恐惧之声(voice of fear),放下自我(ego),进入无我之境,进入涅槃,你就会进入最深层次的聆听——生成聆听(generative listening)——你已经超越自我,时间也开始放缓,你感受到未来的可能性正在萌芽和生发。你听见的,是对方整个人的存在,超越时间和空间,对方是谁,我是谁,你感受到空(sunyata),你感受到无穷,你听见的不再是对方的相(manifested),而是对方的可能(unmanifested),你们共同站在空白的画布面前,站在未知面前,重新定义我是谁,我真正想要什么,我一辈子的使命是什么。

回顾一下,聆听的四个层次:下载聆听、事实聆听、同理聆听和生成聆听。

可以这样说,大多数人都停留在下载聆听,他们重复和固化着自己已有的观念和判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一部分人会进入到事实聆听,比如科学家、企业家,他们会看见事实,看见新的事物。还有一部分人会进入到同理聆听,比如和人打交道的专业人士,他们打开了第三只眼——心眼,用心去看,而不只是用裸眼。

极少数人会进入到生成聆听,比如佛陀,他们看见万事万物的空性,看见可能性,看见正在生成的未来。

作为教练,最最基本的要求是进入事实聆听,而不能是下载聆听。所以,教练经常要修炼的是,放下评判,放下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判断,而去听对方怎么说,对方怎么看。如果哪个教练让你感觉到被评判了,可以说,他或她作为教练就是不合格的。

优秀的教练,需要进入到同理聆听这一层,在情绪、感受、需求、恐惧和渴望这一层与客户合作。如果再进一步,向大师级教练迈进,则是进入生成聆听,从未来的可能性,从我是谁这一层与客户共舞。

某种程度上,教练的修行,是佛的修行,修的是无我,修的是放下,修的是接纳,修的是允许,修的是空性,修的是可能性。这也难怪,教练圈子的朋友们往往对佛学、瑜伽、灵性相关的内容情有独钟。

讲到这里,你会发现教练的三大基本功——聆听、反馈和同在——我基本上都是在谈聆听。没错,聆听非常非常重要,它是一切的基础,没有聆听,就没有教练。如果非要给教练冠以什么专家头衔的话,那么教练一定是聆听的专家。因此,教练过程中80%的时间都是“我们说,教练听”,就是这个原因。

那么教练只是聆听吗?

不是,接下来,我会简要谈一谈反馈和同在。

反馈,是教练基于他或她所听见的内容,向你如实而干净地呈现、澄清、探询和核实,旨在唤醒新的觉察。形式上,可以是提问,可以是评论,可以是教练的感受和直觉。但关键在于“干净”和“觉察”。

干净,说的是不掺杂任何来自教练的判断,哪怕是潜意识里的都不行。觉察,说的是反馈的目的,不是瞎反馈,随便反馈,而是要唤醒新的觉察,从“我不知道”到“我知道”,从“我知道但做不到”到“我知道且能做到”——既包括意识层面,也包括行为层面。

另外,市场上对教练常见的误区包括,认为教练就是问问题的人。这个说法,我可以理解,因为教练为了进入事实聆听,必须放下自己的判断,而需要询问对方的想法,情有可原,但教练绝不只是问问题。提问,只是反馈的一种。而真正的教练,也绝不是看了几本教练相关的书,学了几个教练式的提问,就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教练。这是对教练的亵渎。提问,只是表面形式,其本质在于更深层次的聆听和唤醒新的觉察。

下面谈一谈同在。

同在,英文为“presence”,也被译作“当下”,是教练自身状态的体现。对应聆听的四个层次,同在的四个层次包括:我中我、它中我、你中我和当下我。

我中我(I-in-me)——“我在我的世界里”;

它中我(I-in-it)——“我在世界里”;

你中我(I-in-you)——“我在你的世界里”;

当下我(I-in-now)——“我在此时此刻”。

作为教练,最最基本的要求是它中我,对应着事实聆听。但其实严格一点,我认为教练状态的基本要求应该是当下我,是活在此时此刻,是活在当下。

现在、此刻、当下才是一切可能性孕育的地方,不在过去,不在别处,就在此时此地,就在教练对话的静默和缝隙里。

谈到这里,关于“教练到底可以带给我什么”这个话题,你有了怎样的理解?希望这些信息没有让你感觉更晕更糊涂,要是有,那一定是我组织内容的能力还可以更提升。

小结一下,教练的形式,是对话。教练的本质,是可能性。教练的关系,是伙伴关系。教练的修行,是佛的修行。教练的三大基本功,是聆听、反馈和同在。最后,加一点教练对于世界的价值——促进人类意识的进化。

Q:有案例吗?

A:有,请参见「慢社群」过往文章,未来也会发布更多。需要提一句,根据《国际教练联合会(ICF)教练道德准则》之保密原则,教练需根据约定对客户信息进行最严格的保密,所以我一般是以小说或虚构故事的方式来分享,你或许可以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Q:我怎么知道我需要教练?

A:市面上很流行一句话,说“人人都需要一名教练”。我既赞同,又不赞同。

赞同是因为人人都有目标,人人都有成长的需求,人人都想要过上自己想要的人生,而教练的确可以促进目标的达成,支持人的成长,协助我们过上自己想要的人生,从这个角度说,没错,人人都需要一名教练。

但我也不赞同,我认为这夸大了市场对教练的需求,坦白讲,很多人没有教练也过得很好,很多人没有教练也照样可以过上自己想要的人生,教练并不是救世主,从前不是,现在不是,未来更不是。

从化学的角度看,教练更像是催化剂,因着教练的加持,我可以更快、更轻松地创造未来,但这并不代表——没有教练,我就不能创造未来。不,不是的。

事实上,许多历史上的伟人,他们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自己的教练,自我激励,自我赋能,让自己的内心灯火通明,充满力量。

谈到这里,我想到一个比喻。教练,其实有点像电力工人,他或她在我们内心修建一处核电站,给我们供应源源不断的心灵电力,当核电站修建完成,也就大功告成(当然也包括后续维修)。

我常用的比喻,其实是生孩子。

教练,就像是助产士。当我们需要生孩子时,我们会去寻求他人的帮助(当然,你也可以靠自己)。只是在教练的语境下,这个“孩子”是“新的自己”。

为什么很多人会在遭遇困境时,来寻求教练的帮助?因为过去的自己不管用了,因为过去的自己无法应对新的处境,而此刻,正是“重生”的时刻,一个新的自己需要成长起来,一个新的自己需要蜕变出来,一个新的我需要诞生。

你知道吗?婴儿在母体里,如果没有子宫作为保护,会被母体的免疫系统给扼杀。同样的道理,很多人在试图改变自我的过程中总会阻力重重,最后以失败告终,并认为改变太难了。为什么?因为人所在的系统作为母体,会试图扼杀新的自己,这个系统既包括过去的自己,也包括周围人,尤其是和自己亲近的人。

在某种程度上,他们不希望你改变,不希望你和以前不同,希望你永远就这样。更可怕的是,你也会试图扼杀新的自己,那个过去的自己会不断地卷土重来,试图攻破你的城墙,让你前功尽弃,让你打回原形。怎么办?你需要像保护幼苗一样,保护新的自己。你需要构建自己的子宫,抵御母体免疫系统的排异反应。

而这时,才是教练上场的时候。而这时,才是你考虑聘请教练的时候。

Q:你可以一句话总结教练的价值吗?

A:有人贩卖焦虑,有人贩卖匮乏,还有人贩卖恐惧,但教练贩卖爱,贩卖信心,贩卖勇气,贩卖富足,贩卖改变,贩卖新生,贩卖不一样的未来。

Q: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教练,也谢谢你的分享,还有什么方式可以让我了解更多?

A:了解教练最好的方式,其实是体验教练。

这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初心,开放教练体验的机会给到大众,降低人们了解教练的门槛。

没错,这就是彩蛋。

如果你此前没有体验过教练,你可以按照文末流程,进行预约。此为公益服务,不收取任何费用。

Q:我此前已经接触过教练,我想直接请你做我的教练,要如何操作?

教练体验公益机会开放

预约流程

1.  整理思绪,明确期望。在体验之前,先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绪,问问自己,我为什么想要体验教练?我想要解决什么问题?我想要实现什么目标?我面临着怎样的挑战?我的卡点是什么?我希望教练带给我什么?

2.  添加微信,留言信息。添加我的微信 Chennshun,并留言「你的姓名+联系方式+教练体验」,联系方式请填写你的电话号码,或电子邮箱。

3.  约定时间,体验教练。确定好体验的日子及时长,最后,就一起享受这段奇妙之旅吧!

– END –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